毛先金:戴笃伯,您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五年前的2月23日9时28分,军旅作家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戴笃伯因患多发性骨髓瘤医治无效,在长沙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79岁。也许你不知道戴笃伯,但是,你应该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 戴笃伯同志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和学习的楷模。读高小时,他和雷锋精神同时激励我做德才兼备的好学生。读中学时,知道他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的英雄,心中树立起他的高大形象。1985年,我在常德地区供销社任职,居然成了英雄的同事,除了工作上的联系,还亲自组织调查撰写过戴笃伯同志在全省巡回团报告的发言稿子,有缘近距离感受到戴笃伯同志的高尚人格和善德精神。 戴笃伯同志逝世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了汉寿县档案馆,浏览了关于他的85卷档案,又一次被他震撼。戴笃伯其人其事,可以写成一部书——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遗憾的是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史学工作者,我的记述仅仅九牛一毛。 戴笃伯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20岁赴朝作战,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五次身负重伤,被授予“一等战斗功臣”,著名作家魏巍称他为最可爱的人。1955年,戴笃伯再三谢绝国家安排的疗养照顾,带着“特等残疾军人”的伤残之躯,回到故土汉寿县。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借助1000度的眼镜和五倍放大镜,顽强学习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把全部心血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农民和他所热爱的事业。 戴笃伯先后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商业特级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多种荣誉称号。戴笃伯还是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他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接见。1980年9月戴笃伯随团出访朝鲜,受到金日成的接见,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鏖战沙场洒热血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奉命浩浩荡荡地直奔朝鲜战场。队伍中英俊威武的戴笃伯雄赳赳气昂昂。 在接下来的飞虎山战役中,又记大功一次。 部队强攻智取,终于占领了飞虎山。敌人的装备精良,火力猛烈,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攻,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地还击,直至短兵相接,肉搏血战。一次,戴笃伯正在三排阵地救护伤员,突然敌人扑上来了,他手中没有武器,本能地用身体护住伤员。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三排长马忠奎一声怒吼冲杀过来,一连捅倒四、五个逼近的敌人,几个高鼻子美国兵连滚带爬地翻落山下。戴笃伯猛地扑上去搂起倒在血泊中的三排长,扳开三排长紧握的手,拿下一枚没有来得及投向敌人的手榴弹。当敌人再次发起反攻的时候,戴笃伯狠狠地盯住目标,奋力将手榴弹投出去,团团烈焰中翻腾在敌人中。在与敌人生死搏斗中,伤亡越来越大,抬担架的救护人员也只剩戴笃伯一个伤号了……经过3天3夜血战,部队终于胜利完成了坚守飞虎山阵地的任务。38军一举全歼敌3个师,大获全胜。五连战绩突出,受军部嘉奖,戴笃伯不仅记大功,还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战斗英雄等称号。军旅作家魏巍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采访的戴笃伯。 1951年6月1日,戴笃伯带领战斗小组,深入敌军阵地,把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拔掉了志愿军向南挺进路上的一颗钉子。他又记大功一次,并火线入党,不久,晋调一营当参谋。 1952年10月1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戴笃伯所在的一营坚守在上甘岭地区的3948高地,拖住敌人、减轻兄弟部队的压力。上甘岭战役敌军先后投入4个师6万人以上的兵力,动用18个炮兵营,出动3000多架次飞机和178辆坦克,向我军阵地轮番冲击。3948高地和其他阵地一样,敌人像浪潮一般,一浪接一浪涌过来,说不清打退了敌人多少次反攻,枪声、炮声、厮杀声从早到晚没有间断过。一营只剩下几个人了,戴笃伯也受了伤,大腿失去了知觉,坚决不下火线。随着营长的一声令下,两个战士抬着担架走到戴笃伯跟前。戴笃伯猛地推开救护员,大声喊道:“走开,敌人上来了!”拧开一个手榴弹向敌群中扔去…… 敌人更疯狂了。三辆坦克朝掩体里开来,坦克后面全是敌人,头顶上还有敌机在不停地轰炸。突然,一块弹片打中了戴笃伯的右眼,他用衣袖擦了一下热辣辣眼角,端起机枪朝敌人方向扫射。又有一颗弹片打中了他的左眼,只听轰隆一声,屁股底下一声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戴笃伯头、腰、腿部都中了弹,昏倒在掩蔽体里。 敌人反扑上来,对所有躺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都捅上一刀,戴笃伯的右肩被捅穿。三天后志愿军夺回了高地,掩埋战友尸体时,发现戴笃伯尚存一丝气息……
平凡深处见精神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众多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戴笃伯是幸运的,毕竟捡回了一条性命。也正因为如此,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生命,不居功自傲,以特等残疾之躯向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做出了常人想不到也办不到的感人事迹。 1953年1 月戴笃伯被护送回国在吉林省通化治疗,摘除了右眼,取出了身上15块弹片,但他脑子里、腰部还有8块弹片太深无法取出。1953年5月,应浙江省的请求,戴笃伯被护送到浙江的绍兴疗养院边治疗边休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休养,戴笃伯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左眼也恢复了微弱的视力。与此同时,他获得了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和金日成一级勋章,也成了特级残废军人。 当组织上安排戴笃伯到湖南省荣军学校长期疗养的时候,英雄戴笃伯却赖不住了。他见国家百业待兴,天天吵着闹着要为国家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他的强烈要求下,1955年1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他家乡汉寿县,县委安排他在棉花棉纱棉布公司从事人事工作。 戴笃伯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告奋勇兼抓公司的食堂工作。他摸着带领青年职工利用早晚或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开荒种地、挑水喂猪,很快就改善了伙食,群众十分满意。平时,戴笃伯还组织青年上街打扫卫生,到车站搀扶老人等。这年年底他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1956年初,《新湖南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青春更美丽》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戴笃伯的先进事迹。1958年8月,戴笃伯被调到汉寿县东方红供销社工作,无论是当采购员、质量监督员,还是担任门市部主任、单位政治指导员,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964年8月,戴笃伯参加了全国供销总社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1965年12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戴笃伯同志的决定》。1966年1月1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生命的光辉》一书,介绍戴笃伯的优秀事迹。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永远战斗在革命战线上——记双目失明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戴笃伯》。同时,《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30多家报刊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66年戴笃伯同志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于是,戴笃伯的名字又一次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关于这期间戴笃伯的光辉事迹和精神风貌,从他与魏巍的书信往来中可略知梗概。1965年冬季的一天,魏巍从越南战场上回来,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街头散步时,从贴报栏里偶然看到了戴笃伯的名字,站在贴报栏前,把《羊城晚报》记者采写的《永葆革命青春的人》一整版文章一口气读完。魏巍回到北京,12月27日给戴笃伯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你所走过的路程,你在这条道路上创造的新的事迹,给了我多么强烈的感动啊!当我想到你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而跌跌撞撞地为人们挑水,给病号端屎端尿,发生猪瘟的时候,还亲自摸到猪栏里尝猪食,并且还用你一点仅有的光感,借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毛主席著作……我对自己讲,这是多么好的同志,这是革命精神多么旺盛的同志。多年来所悬念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戴笃伯在前进吗?是的,他在继续前进,他一点也没有停,而且走得更加扎实,更加坚定有力了。…… 戴笃伯同志,你的光辉事迹中,我觉得对我们最有教育意义的,就是你那不断前进,不断革命的精神。正是由于你具有这种精神,所以你通过了许多考验的关口。例如,你负了这么重的伤,以至双目失明,就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一个经不起考验的人,就会挺不起身子;其次,有功于人民,这也是一种考验,立功本来是好事,但是认识不正确,就会成为“功臣包袱”,包着人的双腿不能前进;再其次,这些年的和平生活,不也是一种考验吗?……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厚薄,这对一个患得患失、经常考虑个人前途的人也是颇不轻松的考验。以上这些关口,你都胜利通过了。……”
戴笃伯捧着来信,激动万分,干涸了的眼里涌出了泪泉。1966年1月10日,他摸着用歪歪扭扭的文字给魏巍回了信: 魏巍同志:收到你给我的信,我高兴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十五年前,你用你的笔,我用我的枪,我们一起狠狠打击美帝国主义。抗美援朝的战火,使我们结下了战斗友谊。 你在信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鞭策,我从心里感谢。要说我做的那些事情,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做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而且这一切离党的要求还很远。这不是客气话,我确确实实是这样想的。不久以前,当湖南省委做出决定向我学习的时候,我心里很不安。过去工作上即使有点成绩,也是党不断教育的结果,荣誉应该属于党。 他还高兴地告诉魏巍,去年8月,组织上送他去同仁医院治疗眼睛,左眼重见光明,视力达到001,配上了1000度的近视眼镜。
贴心三农重民生
戴笃伯家客厅里庄重地悬挂着一幅仿毛体的“为农民服务”的匾额。出身农民且在供销社工作三十年多年的戴笃伯,强调供销社必须姓“农”,以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宗旨。他心中只有农民群众,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由于戴笃伯同志行动不便,走路高一脚,低一脚,经常跌倒,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先后跌断了两根肋骨,三根脚趾骨,右眼假眼珠也因过度劳累时常滑脱出来。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83年腊月二十六日,他检查节日物资供应情况时,发现农民过年打豆腐需要的石膏在部分供销社脱销,心里很着急。晚上回到机关,立即和业务股的同志研究,组织车辆,抢运石膏,深夜十一点才回家。由于劳累过度,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楼梯上摔下来,断了锁骨,当场昏迷过去,经过急救才醒过来,脚肿得很大,疼得钻心。医生嘱咐他,必须卧床休息半个月,但他只躺了一天,强性要求家属将他扶到办公室,给十二个石膏脱销单位逐一打电话,得知各地都有了石膏供应后,心里才稍感宽慰。 1985年寒冬的一天晚上,戴笃伯到县城附近村和农民座谈回家,当时正下着毛毛细雨,高低不平的路很滑,尽管有手电照着,有同志扶着,他还是模模糊糊看不清,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走着。突然,一辆汽车从旁边开过,强烈的灯光刺得他睁不开眼睛,脚底下像擦了猪油。扶他的同志提防不及,他一下摔进了路边的粪凼里,从头发到脚后跟都糊满了猪屎尿,冷得牙齿象敲梆一样。发烧,头疼,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他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强烈反对,带着药依然下乡去了。 戴笃伯就是靠这种拼命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帮助农民致富。70年代初,他组织了200多人的生产培植队伍,聘请13名有技术专长的农民担任技术指导,在全县建立了10多个商品生产基地。1978年,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帮助周文店等乡镇建成闻名全省的“苎麻之乡”。1981年,他在月明潭乡谷家冲村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家庭副业协会,组建7个专业小组,发展种养加工生产,使庭院经济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验入选全国24个省市区的《农户致富经验》一书。1982年,他在龙潭桥乡指导水果生产,使全县濒临绝种的传统优质水果太平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涌现出一批水果专业村、组、户。 1983年年初,戴笃伯带领工作组到坡头供销社搞体制改革试点,乡园艺场有一百零五亩橘园,最高年产量不过一百三十担,橘农要求毁桔种麻,他把县食杂公司和坡头供销社的领导找来一起商量,大胆创新了外联(即农商联营)内包(即生产培植员的工作成果与本人的劳动报酬挂钩)办法。食杂公司与园艺场签订了合同,并常驻两名技术员指导生产,年产量保证五百担以上。园艺场当年产果二千四百五十担,一年打了个翻身仗。在全县推广这个典型,帮助农民普遍开发了小菜园、小果园、小麻园、小养殖场等等。 社办工业能让农副加工增值,又能转移农村劳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戴笃伯积极组织兴办了麻纺、冶炼、建筑、轧花、印刷、食品等加工企业,组建了县茶叶公司及11个社办茶叶加工厂,县食品工业公司及其所属饮料、糖果和食用菌制种等车间,建筑公司以及回收熔炼废铝为主的铝金属冶炼厂,还办起了3个精干麻厂,总产值在3年内翻了8番。特别是1987年,筹集资金1100万元,创办了汉寿县第二麻纺厂,年产麻袋400万条,当时产品畅销十个省市,并被外贸部门定为出口产品。 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戴笃伯同志理直气壮地抓商风,以确保为农民服务的质量。 他担任县联社监事会主任以后,在全系统建立了严格的社员监督制度,规定各基层社监事会主任每月要访问社员代表征求意见,每季要召开社员代表小组座谈会,开展“三评”,即评店、评员、评领导。一次他在坡头镇听社员代表反映,有个分社南杂柜短斤缺两,他就请人拿钱去购物作试探,果然确有其事,就对这个分社作了处理,除对营业员罚款、扣奖金、责令检查外,并通报全系统教育大家。 戴笃伯坚决抵制拿回扣、拿手续费的不正之风。1986年他组织20多名会计,逐个单位进行清查,从18笔交易中查出个人非法所得22万多元收缴企业;1987年又查了一次,查出6万多元。这两次清查使干部职工受到端正商风的深刻教育。1987年化肥供应紧张刚露苗头,他就抓紧订出棉花与化肥挂购保证供应的具体办法,同时建立严格的内审制度,坚决堵住了后门,对稳定粮棉生产起了良好作用,受到商业部和省社的表扬,并推广了这个好经验。 在我的记忆中,汉寿县的职工教育也是名列前茅的,受到了商业部的表彰。那时我还分管全区供销社系统的职工教育。只有全面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才能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本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多年时间,供销社发展很快,但员工素质相对低下,连国家分配的中专生都微乎其微。一九七九年,戴笃伯率先在湖南供销社系统开始创建了县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始条件很差,腾出一间仓库做课堂。后来建成了能常年培训两百人的固定校舍,添置了教学设施,请来了十五名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全系统80%的职工都轮流在自办的供销学校接受长期培训或短期轮训,并且每年选派一些职工到大专院校深造,同时鼓励职工参加电大、函授学习和高等自学考试,实行奖励制度。
心底无我天地宽
戴笃伯说:“英雄、模范是党和人民给的,不为群众办好事,甚至做点小事就摆功,那还算什么英雄模范!”戴笃伯做的好事是数不清的,无论在平凡岗位,还是在领导岗位;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无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搞市场经济;即使在动乱时期,他始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949年冬刚入部队时,一位小战士没及时领到新鞋,戴笃伯就将自己的胶鞋脱给他穿,他自己劳动时就干脆打赤脚。当年他当营部参谋,宿营时他经常只喝点涮锅水,把饮水留给别人。祖国人民送来的罐头食品、或战利品,他总是留着分给别人。在县花纱布公司,他经常高一脚低一脚地摸到小巷深处同小青年们促膝谈心。60年代初他受聘于某中学校外辅导员时,仅帮助一位家境贫寒学生复学就解囊15元钱。那时他的工资月不过50多元,已有三个孩子,妻子没有工作。但那位同学却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靠勤工俭学,坚持上完高中,后来又读了专科学校。80年代初,他看到全系统几千名职工绝大部分都分散在基层,长年累月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工作非常辛苦,工资待遇又比较低。在他的倡议和支持下,各基层社都养了一栏好猪,种了一园好菜,挖了一口好井,让职工们吃得又好又省又卫生,还普遍配备了电视机,丰富了职工们的文化生活。群众说,戴笃伯不仅是英雄、是模范,还是一个活雷锋,做了好事从不留名,培养了很多接班人,从不接受人家的礼物。 他说“一人富不行,要大家富”。在中央还没有部署扶贫工作的时候,他就组织基层社、公司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全县近千户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他被评为常德地区扶贫先进典型,也受到了民政部的表彰。一九八三年,他到株木山乡竹子碑村调查时发现,抗美援朝复员军人葛运生,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不能下田劳动。六月间,葛还穿着一件破烂的旧棉衣。他的妻子也体弱多病。他家里不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睡的床也是用几块土砖和木板搭成的,全家六口人生活十分清苦。他的上交和提留任务,乡村都给免了,仍然入不敷出。对此,戴笃伯深感不安,当即把葛运生家作为自己的扶贫对象,引导葛运生制订脱贫规划,给他提供种子种了一亩百合;解决了三百元资金,让他养了一头牛;定期帮他搞好田间管理;生资公司为他解决了所需的化肥农药;请县民政局拿钱为他治病。只三年时间,葛运生身体好多了,家里新添置了床和谷仓,仓里装满着谷。 戴笃伯不仅乐于助人,对人体贴入微,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自己非常严格。 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掌握着重要物资的分配权和大宗农产品的收购权,县联社又直管乡镇供销社的人财物,作为县供销社主任的戴笃伯手中的权力很大,但是他从来不以权谋私。 戴笃伯三岁丧母,哥哥对他照料有加。他脚上生疮,就是哥哥推着鸡公车走老远的路送他上学的。“文革”中他两次受“罚”下放,也是哥哥进城把他一家接回老家。但对哥哥一家他从来就是公事公办。哥哥特意从乡下赶到县供销联社,想通过他购买一袋化肥,却遭到严词拒绝。侄女是县社所属茶叶公司的临时工,他不管侄女的合情诉求,毅然指示公司清退回家。事后他只能怀着内疚的心情给哥哥解释,送给侄女一些有关养殖的书,鼓励她安心务农,发展家庭养殖业。 1981年戴笃伯女儿结婚,为了从简,他将嫁女喜日5月25日提前到15日再提前到10日。喜日那天,他若无其事奔赴到离县城四十多里的西湖大院检查棉花种植,傍晚才回家,为的是不露行迹,避免亲友部属上门送礼。事后亲友们怪他“不近情理”,一位老战友也流着泪说:“你关心别人无微不至,对自己为什么这样苛求?” 还有一次,县直一机关主要负责人想把戴笃伯的孩子招工到他所管辖的单位去工作,而要把他那个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孩子招到供销社。戴笃伯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去集体企业工作,也不做这笔交易。 1991年10月戴笃伯离休,他作诗自励:“老壮无何异,有热自发奋;朝晖不虚度,更要重晚晴。”离休后,他经常到学校和县属各机关做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讲述抗美援朝的战斗经历。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企业改制后,都分别下岗。朋友建议:“你是抗美援朝英雄,以后又获得了那么多的荣誉,找找上级领导,把子女调到吃皇粮的机关,或到行政事业单位总不是难事吧!”戴笃伯一听就显得很激动,说那些荣誉是他得的,与子女有什么关系呢?他不能为孩子的事向组织出难题,提过分的要求。好在子女也理解父亲,没有埋怨父亲。 在当前贪腐日益严重的时候,戴笃伯同志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精神愈显灿烂光辉,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吹尽狂沙始见金
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不说过头话,不做违心事。戴笃伯的这种性格使他在“文革”中也难免厄运。文革刚开始,他主动贴出《向我开炮》的大字报,说自己“工作上难免做错事,脑壳里还有私字的残余”。造反派要他签字停工闹革命,他却将稿纸摔在地上,并贴出《把革命抓上去,把生产搞起来》的大字报。结果遭到批斗、关在黑房里反省。批斗会上造反派诬指他过去在汉寿县城麻线门市部搞定额管理,按劳计分算奖是“修正主义黑货”,他绝不认“错”,与之争辩。“喊打倒刘少奇”时,他一直不举手。并反驳说:“我是共产党员,一切要听党中央的,党中央没下文件要打倒刘少奇,我就不能举手。我曾受到刘少奇的接见,还与刘少奇合了影是不假,但我还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都合了影……”一时间,“打倒戴笃伯”、“戴笃伯是假英雄,他眼睛是临阵脱逃时被朝鲜人民军打瞎的”等内容的标语口号、大字报铺天盖地。 不久,戴笃伯被遣送到汉寿县供销社所属的坡头镇棉麻仓库劳动改造,当仓库保管员。在这里,戴笃伯被挂黑牌、触皮肉,连左膝盖骨也因经常罚跪瓷瓦渣而破裂了。那时还没有棉花打包机,五六个人推着杠棒,要拼力跑上二十多圈才能打紧一包,戴笃伯因身残视力差,行动不方便,常常躲闪不及,被弹回来的杠棒打翻在地,鲜血直流。 好在戴笃伯在抗美援朝时的战友、连长、时任吉林某军分区司令员丁山知道了戴笃伯的遭遇,他愤怒地说:“戴笃伯是我亲自派人送下山的,还有假吗?”在部队的干预下,戴笃伯才返城接受审查。 我的上述博文发表后,博友“草木5901”留下了这样一段无限感慨的话: 在我小时候也就是文革中打倒一切走资派的那个疯狂年代,戴笃伯被作为正在走的走资派被打倒。身材魁梧高大的他,胸前戴着一个白色布条,上写着“走资派戴笃伯”几个黑字,每天天不亮就用一把竹扫帚,清扫棉麻公司大院的卫生,谁又会想到他是魏巍笔下歌颂的最可爱的战斗英雄呢?那时,年少无知的我见他累了休息,还不知好歹的要他取出那只假眼珠,并学大人样高呼口号:“打倒走资派戴笃伯!”每每这时,他总是满脸洋溢着笑容,挥舞着手中的竹扫帚回应着“向小朋友学习!”我们时常缠绕着他讲志愿军打仗的故事,可他从未讲他的英雄故事。转眼英雄仙逝而去,英雄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戴笃伯按县政府的政策规定,建了几间两层砖瓦、水泥结构的住房。由于同时建房的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群众反响较大。常德市纪委派出工作组到汉寿调查建私房问题。戴笃伯时任县供销社主任,当然是清查的对象。他积极支持清查小组的工作,爽快地接受了组织的调查,出示各类票据,把自己建房资金及三材(砖瓦、木材、水泥)来源说明得清清楚楚,并强调不要因他过去有功就不认真地查。 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社会上却闹得议论纷纷,说戴笃伯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美国鬼子的真枪实弹没打垮,却被糖衣炮弹击中。经过彻底清查,工作组作出了戴笃伯没有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等问题的结论。事后,清房组长市检察院李副检察长感叹说,戴笃伯不愧是老英雄,老模范,居功不傲,律己严格。 许多记者一直认为,每次见面总想请戴笃伯多谈谈自己,但十回有十回落空。他往往三言两语涉及之后,就专谈工作和问题。印证他几十年从不居功自傲,看来他是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应该做的,而且都已成为过去,没有必要再提到它们。这正是他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
心心相印战友情
谈到戴笃伯的感人事迹时,不能不提到魏巍和马玉祥。 魏巍既是知名作家,也是戴笃伯的战友。朝鲜战场上,魏巍采访了戴笃伯,并把戴笃伯浴血奋战的故事写入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戴笃伯在魏巍心中份量相当重,魏巍回国后一直想知道戴的消息。1965年和1966年交替之际,两人终于通了信。 1966年戴笃伯参加了国庆观礼。在魏巍寓所,战友终于重逢了。戴笃伯这个“死里逃生”的壮士,一个被视为“废人”的人,成为了生活的强者,谈话间,一脸轻松,笑声爽朗。魏巍看在眼里,不无赞叹:“你还是战场上那个阳光灿烂、乐观、从容的戴笃伯啊!”戴笃伯说:“谁让我身上还流淌着最可爱的人的鲜血呢!” 临别时,魏巍把一本珍藏的初版《谁是最可爱的人》赠送给战友,扉页上题写道:“最可爱的人戴笃伯。”与此同时,魏巍打开尘封了许多年的创作方案。1977年,魏巍历时22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问世。 后来,因为国内形势变化,两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魏巍有次从北京来湖南长沙参加一个作家会议,打听到戴笃伯已经死了,当时听到消息就掉泪了。戴笃伯知道后,马上给魏巍写封信过去,并很快就收到回信。1989年8月,老作家魏巍来湖南考察时,专程前往汉寿看望了戴笃伯,并给他写了“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的条辐。同年秋,戴笃伯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又登门拜访了魏巍。 去年8月,作家魏巍离开了人世,戴笃伯老泪纵横:“我现在万分悲痛!战争年代我和魏巍就成了好朋友,和平年代我们更是往来频繁,他是我的知己!” 马玉祥是戴笃伯九死一生的战友,戴笃伯在营部当参谋,他当通讯员。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马玉祥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50多个春秋悄然飘逝,两位老战友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赤心始终没有变。 2006年春,戴笃伯读着老战友马玉祥的来信,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立即给马玉祥写了回信: 玉祥同志: 你好!来信收到,看了又看,字字真切,句句是情,把我带到了弥漫硝烟的战场。在部队的时候,你当通讯员,背着一支卡宾枪,往返在营部、团里连队之间。神态是那样英勇,动作是那样敏捷,态度是那样和蔼。每天睁着大眼睛,笑眯眯的,魏巍同志说得好,你像一株沃野里的红高粱。啊!五十多年了,你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烁着。现在好了,通信了!你与时俱进,又有了新的成绩,新的荣誉,我向你祝贺! “1952年,我在394.8高地战斗中,连续五次负伤,眼睛打瞎了,右腿打断了,身上还有数十处负伤,特别是一块弹片从我两树眉毛中间打进去,进入脑髓,经常晕、痛,有时休克,被评为特等残废军人。身体残废了,热血一直在沸腾,朝鲜战场的事历历在目,特别是多次把敌人围住了,抓不了俘虏,敌人靠飞机、坦克跑了。我们首长的指挥是正确的,战士是勇敢的,志愿军是世界上一流的军队,但是我们的武器差,让敌人跑了,有的战友的血就流在敌人的坦克旁。 “我残废了,不能上前线为战友报仇,决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在未来的战争中消灭帝国主义。不管怎么样,我千方百计还是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作几十年中,基本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年年是先进,多次被评为省、全国的先进单位。现在中国是世界强国,我多么高兴啊!古人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战争几人回。我说:醉卧沙场君欢笑,祖国江山万万年。 我都好,想拜读你的大作,寄去近照一张留念。
原来,1958年,马玉祥复员转业支边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工作,在那已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为了培养年轻人,他于1984年提前离休。他离休后,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200多场,听众20多万人次,写了三部回忆录,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作家魏巍也曾再次亲笔题词:“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2005年12月,老英雄马玉祥在翻阅杂志《老同志之友》的时候,看到了“戴笃伯”三个字,这不就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吗?看到了戴笃伯的传奇人生故事,马玉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提笔按着杂志中写的地址给战友写了一封信。
戴笃伯同志:您好! 我是你北方的战友,50多年前,我们在朝鲜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起生活过、战斗过。我们是同志、是战友,是九死一生的战友。我是马玉祥,1951年秋,我由三连调到营部当通讯员,你在营部当参谋,我经常把你写的报告送到团里,你的字写得规整好看,但我没进过校门,认识不了几个字,我还向你学习请教过。1952年春,我又被调到团部当通讯员。……第四次战役,我们连坚守580高地阻击敌人前进。打了三天三夜撤出阵地时就剩我和我的一个弹药手及指导员袁世平我们三个人了。 接着介绍自己转业后特别是病退后发挥余热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历程、业绩,最后以自由诗的形式谈到人生的体验: 人生就像一条小河,潇潇洒洒进入江河。在这人生的繁华世界,必须尊严地抵挡诱惑。保持“兵”的本色,不叹息岁月蹉跎,默默地扬帆前行,高唱着那支奉献的歌……
11月2日,两位老英雄又通了电话,他们相互问候,互祝健康。不幸的是,两位战斗英雄和作家魏巍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先后作古了。马玉祥于2008年4月11日9时12分因脑出血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医院病逝,享年78岁。得知马玉祥同志病逝以后,著名作家魏巍发来感人的吊唁函,并奉上葬仪3000元。 遗憾的是,戴笃伯走时,作家、战友魏巍已先他而去了。 编辑:红旗飘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