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常德晚报专访:对话新华网博客张新民
|
【字体:大 中 小】
张新民,常德市政协原副主席。2007年6月开设博客,在新华网这个主阵地上,他已经发表文章1200多篇,获得点击率460多万,网友跟帖评论达到6万多条。2008年12月,张新民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博客专家主题笔会”,所写文章捧得金奖。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评出的2009年度优秀通讯员中,张新民也位列其中。2010年,他更是获得了“文明上网”博文大赛金奖。从2009年开始,他三次获得“新华网十大博客”的称号。获得2012年度“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
张新民是我们媒体记者的老朋友了。他是个充满激情的业余通讯员,而今迈入博客、微博等方兴未艾的“自媒体”时代,又成为一个在网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知名博主。 记得在去年“百团大赛”中,张新民既坐在前台当观众拍巴掌,也频频举起相机记录精彩瞬间,也不时寻到“采访对象”攀谈几句,他的博客与全市乃至全国的主流媒体同步发声,相得益彰。 此番采访,张新民对于我们的“套路”熟稔得很,有问必答。过程中,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相机递给一旁的人。“帮我把新闻媒体采访的画面拍一下,我要发到博客上去。”这一刻,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界限,已经模糊不清。 常德晚报:我们看到,一些网友写过关于您的文章,他们对您在新华社区署名“人民政协张新民”的举动非常赞赏,认为这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磊落风格让人敬佩。在莫名其妙的网名满天飞的时代,您当初怎么会想到用实名来面对这么一个虚拟的世界的呢? 张新民:对于什么叫博客,以前我也一无所知。刚开博时,我不懂套路,不懂规则,一天发表数篇文章,都是以前写的,以为博客就是自己在网上的一个储藏室,结果有的文章,点击量不过10次,大概就是自己点击的。(笑)后来,看了别人的博客文章和表达方式,也就慢慢悟出了一些道道。 开始我也不知道可以用化名,就老老实实的写了真实姓名,因为我这个名字是个大路货,叫张新民的成千上万,所以为了防止侵权和同名混乱,就在新华博客前面加了“人民政协”四个字,在强国博客前面加上了“常德”。用真实姓名也是想给自己戴一个紧箍咒,自己约束自己,把自己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但也有许多不便,有些事点到为止,有的话欲言又止,心存疑虑,顾忌太多,不敢完全讲实话,讲硬话。几次我想换个名字,儿子也劝我不用真实姓名,考虑到既然朋友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政协朋友、新民大哥、新民老弟了,也就作罢。男子汉、大丈夫,行得端,坐得正,心底无私天地宽,怕他作甚? 常德晚报:哈尔滨市委党校的王青苏教授曾写过一篇推荐您的文章——《半是百姓半是官》,而这似乎也成了您的座右铭。开博这么些年,您有什么感悟可以和我们分享呢? 张新民:现在有媒体博客、官员博客、草根博客之说。我给自己的身份定位是亦官亦民,半官半民,非官非民。这不是我的创造,而是李瑞环老主席给政协干部的定位,我非常拥护这个提法。我们发现有不少官员开博客,但昙花一现,老是那几篇文章。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的朋友写文章称我为“草根博客”,我非常看重这个称号,十分珍惜这个美誉。 开博这么多年,我感到很有收获,很有乐趣。既找到了一个表达思想、反映民生、提出建议的好平台,又利用这个载体宣传了常德,这是不花钱的广告。同时还与广大网友共同学习提高,并成为好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也让我的思路更加开阔。我提交的《关于在全市超市、书店、菜场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提案》,就通过博客集思广益,得到了启发。那次我向网友征集建议的博文《为了我们的共同家园,请网友帮助我写好这件提案》一出现在新华网首页,立即有数十位网友纷纷跟帖,当天就收到很多好建议,而且这篇博文竟然还与几十天后国务院发布的“限塑令”不谋而合。 常德晚报: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判断。在充满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很容易被那些具有爆炸性的标题所吸引。坦白的说,您的博客并不具有那些很吸引眼球的“元素”,但是却频频被推荐到首页,保持一个很高的关注度,您觉得自己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张新民:大家都知道,我是秘书出身,这几十年里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但是以前写材料、改材料,没有几个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博客这个“自留地”里,都是我自己的“土产品”。评论时政、表达民意、宣传地方、回忆往事、凡人小事……反正题材多得很,处处留心便可以信手拈来。 现在,互联网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它是一把双刃剑,这块阵地既可以是汇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库、汇聚爱国力量的发声场和社会监督的千里眼,也可能变成各种谣言的扩音器、不满情绪的放射器、制造信任危机的炒作器、挑战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暴力场。从开博以来,我力求用正面的力量引导大家、感染大家。在博文中,我表达爱国心、抒发家乡情、传播真善美、为三农提建议、为文化事业唱赞歌、为弱势群体鼓与呼。一方面我觉得很有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博文也真正起到了一些作用。 记得去年11月16日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胡锦涛习近平亲切握手,令人感怀,催人奋进》,点击量达到了5万多人次,跟帖点评达到100多条,还被不少报纸转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阅读?因为我呈现了一颗中国心,类似的文章经常被推荐到首页。一个爱人民的人一定爱自己的父母,一个爱祖国的人一定爱自己的家乡,一个爱事业的人一定爱自己的岗位。国家、家庭、事业这些在我的博客中占到了比较大的分量。流动摊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伤残病人……我写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内心期盼,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他们当然喜欢看,也乐意与我互动。 我这么些年开博的实践证明,传播正能量的文章同样能够引起关注,深刻的影响大家。绝大多数人都是热爱国家,内心都是善良的,向往美好的。我们新华网的版主也是注重这方面博文的。 常德晚报:正如您所说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正能量发声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低俗、暴戾的言论在泛滥。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您对中国的网民们有什么话要说呢? 张新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实际上也已成为一种民主形式。一方面,我们必须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但是,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无论是在真实的世界还是网络中。 习近平主席提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们幸福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过客、旁观者,而是建设者、拥护者。美梦要成真,关键在于要把每个人的梦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从自己做起,从单纯的评判别人到反省自己的一举一动。我们每个网民,在网络上发泄不良情绪的时候,是不是先观照到自己呢? |